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观察 > 行业观察

德勤报告:2021年中国银行业保持健康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2-04-30 18:30:06 来源:财经网

简介:近日,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发布《踔厉奋发,共向未来:中国银行业2021年发展回顾及2022展望》报告,以境内1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标

原标题:德勤报告:2021年中国银行业保持健康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日,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发布《踔厉奋发,共向未来:中国银行业2021年发展回顾及2022展望》报告,以境内1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标6家境外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分析了中国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状况、负债情况和资本实力,总结了各家境内外对标金融机构在2021年取得的成绩和未来提升的方向。

从报告看来,2021年,银行整体经营稳健,盈利能力延续增长,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银行支持实体、普惠让利的力度持续深入,相关贷款覆盖面得以进一步拓展。业务层面,零售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重要发展动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中间业务高质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与此同时,报告还深入分析了多个行业热点话题,包括地方农合机构改革发展、银行业公司治理新准则、气候风险的应对与考量,以及中国银行业的战略部署、金融文化发展、金融科技、数字化人才战略和家族办公室市场等,旨在与金融界分享综合全面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洞察和专家建议。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境内银行本期资产总额仍处于增速状态,但多数银行增速低于去年同期,银行资产规模扩张趋缓。

德勤中国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郭新华介绍:“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银行业克服疫情反复的影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发展质量方面继续砥砺前行。境内银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5,685亿元,整体增幅14.25%,境内银行拨备前利润整体呈向好趋势,总额合计29,472亿元,同比增加1,755亿元,整体增幅为6.33%。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能力随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增长模式亦继续展现积极变化。”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副主管合伙人、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业务全国主管合伙人杨勃表示:“国内多项政策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复苏,贷款投放和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推动了整体利息收入的增加,境内银行2021年营收增长平稳,合计46,071亿元,整体增幅为8.75%。此外,各类资产管理需求上升,境内银行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理财、托管、投行等非传统中间业务的发展共同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增加。”

截至2021年末,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288.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回落至个位数,金融体系内的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此外,不良贷款余额人民币2.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3%,较2020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对公贷款平均不良率2.02%,较年初下降了0.25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及制造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平均不良率仍然较高。

普惠金融降本提质服务触角持续下沉

报告指出,自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政策实施以来,普惠金融贷款显著增长,多措并举提质增效,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正面支持作用,更有助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1年,银行普惠小微贷款进一步发挥“普”的特性,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国有贷户数为3,358万户,同比增加近785万户,增幅31%,超过年初设定的增长目标。

2021年10家商业银行的普惠贷款平均户均金额为88万元,与2020年的平均户均82万元基本持平;各家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不同发展战略和不同产品特性导致户均存在一定差异。而普惠金融在实现“普”的同时,向“惠”更进一步,各商业银行当年新发放贷款利率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除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外,其他商业银行2021年新发放贷款利率均低于2020年。

其中,全国数量众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多以服务本地小微企业为经营定位,让普惠金融逐步走向“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贡献比例整体较高,也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助推自身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主管合伙人刘绍伦表示:“农合机构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肩负着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历史重任,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农合机构就其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已搭建出完整的公司治理框架体系,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针对‘三农’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亦不断迭代升级,使相关金融风险得到更加有效、精细的管控和处置。”

零售金融贡献利润过半消费贷有望成为风口

从报告披露的十家境内大型商业银行2021年披露的分部业务利润占比情况来看,零售金融业务条线利润贡献平均占比达到50%。国有六大行业务结构已相对稳定,零售业务利润贡献达40%以上综合来看,十家境内大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总额和占比均稳步上升。同时,财富管理规模继续增长,私人银行业务备受青睐。

另一方面,伴随近年来消费场景的丰富,消费贷业务异军突起,服务百姓的同时,成为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消费信具有轻资本、高回报特点,在未来银行把战略重心更多向零售迁徙背景下,消费贷将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报告中披露,2021年,境内大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单独公布了消费贷数据。这六家银行2021年消费贷整体规模为14,882.59亿元,比2020年增加1,018.31亿元,同比增长7% 。

净值型理财产品成为主流 资管业务大有可为机银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之年,各家银行以监管要求为指引,净值化转型加快推进,各大商业银行除个案外,理财业务整改基本完成,预期收益率产品逐步退出,净值型产品成为市场主力。2021年末,10家境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合计人民币17.88万亿元,增幅11%。平均净值化率为 90.42%,较2020年末的57.15%较大增幅。而伴随监管制度持续完善,现金管理类产品面临“二次整改”。

理财子公司已逐渐成长为理财市场的中坚力量,自2019年6月第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截至2021年末,已批准29家 理财公司筹建,其中24家获批开业。截至2021年末,子公司管理产品的规模占理财产品总规模比例为88.66%,较2020年末的49.88%,有较大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子公司去年净利润较2020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是部分理财子公司ROE较2020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幅或者下降。理财子公司需要审视其自身的经营理念、内部架构、公司运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在 “信贷文化”和“投资文化”之间平衡。

公司治理体系提升 绿色金融机遇挑战并存

德勤中国公司治理中心主管合伙人陈波分析道:“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已从强调治理制度和机制的健全性走向强调治理能力的系统性提升。2021年,银保监会陆续发布实施《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和《银行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为银行保险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与机制提供了制度规范与指引。我们建议银行保险机构应根据治理准则和评价办法相应修订公司章程,确保治理体系的合规性,提升董事、监事的履职能力,培育先进、强大的公司治理文化和评估机制,以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董事、监事和高管的有效履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风险监控和决策支持,不断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与效果。”

此外,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快低碳转型,正确认识气候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事实。自中国提出“30 · 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各大银行机构纷纷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人民币15.9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人民币7.3万亿元和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风险咨询总监张文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加快低碳转型方面的融资正逐渐成为绿色金融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商业银行通过调整信贷资金供给、差别化融资成本定价等方式,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发挥着主导作用,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其信贷业务战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在信贷业务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考量气候风险因素的影响。这是一项艰巨且漫长的挑战,也是引领银行业整体迈向零碳银行,并助力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

展望未来,在中国政治经济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积极应对气候风险和实现“双碳”发展目标,需要中国银行业在稳健经营,严控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实体经济传递金融服务力量。

很赞哦!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