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观察 > 行业观察

银监会于学军: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

2016-11-24 09:13:03 来源:互联网

简介:新浪财经讯 11月23日消息,今天,“2016新浪金麒麟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演讲中指出,目前我国6

新浪财经讯 11月23日消息,今天,“2016新浪金麒麟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演讲中指出,目前我国6.7%的GDP增速主要是由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等投资拉动,并且这种格局在短期很难改变。服务业增长、消费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一旦投资增速下滑,中国的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信贷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于学军从中国信贷结构变化谈起。他表示,最近银行业的朋友应该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近两年来银行的信贷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分大类来看,主要是三大块:

第一,地方政府融了很多资金,自2015年下半年之后就变得手头宽裕。究其来源,一是银行正常的放贷行为,现在无论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均蜂拥而至要给各级政府放贷,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银行要对政府进行公关的情况。除信贷以外,另外两项资金来源也十分突出,一是所谓的债务置换,二是专项重点建设基金。此外,还有其他渠道的各类社会融资等。

第二,房地产贷款成为最大主力军。截至8月末,全国的房地产贷款大概是2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占比则达到了24.1%,即“三个24”。另外,以房地产做抵押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也超过15%。这样,两项合计就在39%以上。

“全国有这样一个特点,基本上哪个城市的房价上涨高,哪个城市的房地产贷款就多。或者反过来,哪个城市房地产类的贷款增加多,哪个城市房地产的价格就上涨高。”于学军说。

第三,实体企业融资困难。七月全国曾出现了制造业贷款减少的情况,相信今后一段时间也极不乐观。于学军举例说,在东部地区的一些经济大省,甚至制造业的新增贷款到现在累计都是下降的,以致有的省要求银行签协议,力迫银行增加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同时,实体企业中融资状况的分化趋势也十分明显,一部分央企、少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当中包括不少上市公司),融资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陷入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企业,融资都十分困难。现在各地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这说明对这些困难企业,不仅新增贷款困难,就连保住原有的贷款也很难。

中国货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什么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呢?于学军的结论是,中国货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果追溯起来,可以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讲起。但限于时间,还是从危机之后谈起。主要是美国经过多年的调整,其经济开始恢复增长,所以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方向性调整。2014年12月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5年12月正式启动首次加息。如今,一年后美联储又面临第二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的选择。这样一系列政策调整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意味着全球宏观大势在这个阶段发生了重大转折和变化,出现的趋势是:美国的货币政策方向开始由放松走向收紧,而欧、日等仍在继续施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全球就出现了美元开始走强,即由危机前后美元指数长期保持在80点左右,向100点、甚至更高水平的回升;与此同时,全球资本流动也出现方向性的改变,即由2014年之前不断从美国流出,开始转向重新向美国回流。这使全球的外汇储备也由过去的不断增加,掉头转变为持续减少,全球的外汇储备已由最高约12万亿美元下降到现在的10万多亿美元,大概减少了1.5万亿美元。

而这样一种全球宏观大势的改变,就对中国的货币管理和宏观金融形成重大影响。首先,自2000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出现不断的上涨局面,不少年份甚至巨额增加,直至2014年的6月达到最高点,即由2000年的区区109亿美元,直至增加到近4万亿美元,近乎一个天文数字。但自2014年6月之后却出现持续下滑的局面,直至最新已降到约3.12万亿美元。过去,在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过程中,就需要中央银行不断地吐出人民币基础货币进行收购,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为什么流动性会出现过剩呢?简单讲,就是货币投放多了。为什么货币会投放过多呢?就是因为外汇储备不断地巨额增加。

于学军表示,现在的情况变了,外汇储备由不断增加变成不断减少,那么就会影响到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由过去不断的扩大,变为现在不断的自动收缩。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流动性适度的充裕,近三年来中央银行创造出几大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有两项极为重要,一个是MLF即中期借贷便利,另一个是PSL即抵押补充贷款。两项均可直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但要有相关资产做抵押。那么,是一些什么样的资产呢?

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债券,以政府债和金融债为主;二是银行已放的贷款,但主要的都是政府融资类项目,如棚户区改造、重大水利工程等。那么,谁掌握这些资产呢?主要正是各级政府,大部分投入到基础设施投资。所以,这些基础货币投放只能流入到政府的手中,由政府投资再流向社会。这就出现一些融资中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上面所说三大块信贷结构的变化,其实背后均与货币投放发生的变化直接相关。

他说,这种变化,使我们手里的人民币的投放基础和含义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家手里拿的人民币感觉有点怪怪的,好像与以前不一样了,感到越来越虚,在发毛,泡沫化。”

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于学军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前三个季度均可保持6.7%的较高水平,实际上主要是投资在发挥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政府基础性建设投资。数据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1—10月全国的国有控股投资增长了20.5%,而民间投资只增长了2.9%,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十分明显;全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固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超过了81%。“如果没有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0%以上,那么全部投资就不会增长8.3%;如果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增长8.3%,那么我们GDP6.7%增长率就无法实现。”所以,他认为,实际上三季度以来全国经济增长发生的一些变化,主要正是由于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火爆所带动,并且这个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实很难改变。

他解释道,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规模越来越大,在一个短时间内,如果说要保持6.5%以上的经济增长,没有投资的拉动,仅靠服务业增长、消费等,是很难实现的。他认为,电商、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技术、新业态等可以发挥一些作用,但撑不起中国这么大经济体增长的重大责任。重视是极为重要的,但不能盲目夸大其所能发挥的作用。

“我赞成说,我们的服务业、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占比会有所上升。也赞成说,外需的拉动作用、占比等有所下降。因为事实上中国外贸已经连续两三年出现下降。但我不赞成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由投资转向消费,或者说投资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保持6.5%以上,那么投资就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什么时候投资下来了,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变得更为困难。(新浪财经 徐雯)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