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观察 > 行业观察

券商股“暴走”IPO重启 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率先上市

2015-11-07 03:12:00 来源:采编

简介:【券商股“暴走”IPO重启 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率先上市】推动这一轮券商股集体爆发的原因,并不是此前一个交易日疯传的“年底开通沪港通”以及“

【券商股“暴走”IPO重启 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率先上市】推动这一轮券商股集体爆发的原因,并不是此前一个交易日疯传的“年底开通沪港通”以及“月底加入SDR”,真正的爆发点是券商10月份的业绩预告反弹超预期,而对于这一消息,机构的反应速度远远比中小投资者快得多。11月6日,券商板块连续3天集体冲击涨停板。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6日收盘后表示,将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之后重启IPO,进一步改革完善新股发行政策措施。新股发行为了抑制巨资炒新,将取消现行的新股申购预先缴款,改为定配售数量后再缴款;小盘股取消询价环节,直接上网定价;证监会将修订IPO办法,督促交易所、券商和登记公司技术改造。由于完成相关准备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次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全部落实前,证监会决定先按现行制度恢复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IPO。证监会将实施并购重组审核全流程优化工作方案,包括改进审核模式,调整审核重心,优化内部流程、实施批量上会、每组可安排4至6家。此外,截至目前证券公司已基本完成相关清理工作,共清理5754个场外配资账户。

推动这一轮券商股集体爆发的原因,并不是此前一个交易日疯传的“年底开通沪港通”以及“月底加入SDR”,真正的爆发点是券商10月份的业绩预告反弹超预期,而对于这一消息,机构的反应速度远远比中小投资者快得多。

10月完成筑底反弹

5日收盘后仅仅半个小时,长江证券领衔发布10月份经营情况公告,截止到晚间7点,23家上市券商的业绩公告在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内相继披露完毕。

这份业绩对于已经低迷了将近半年的券商而言,算得上是极大的利好。根据此前行业分析师的计算,今年以来,券商板块在中信83个二级行业当中涨跌幅位居倒数第一,累计跌幅达到32.5%,远远落后于TMT行业三位数的巨大涨幅,甚至跑输了沪深300指数30%。

特别是在发生股灾以后,这些上市券商的经营业绩环比出现跳水式的下滑,不过,随着股市的逐步止跌回稳,整个券商板块的跌幅也有所收窄,从7月份到9月份分别下降了50%、30%和20%。而在进入到10月份以后,根据券商分析师的估算,沪深两市的日均成交额和两融余额分别环比回升了50%和14%,因此,早在10月底的时候,卖方分析师就预测整个券商的业绩会在10月底触底反弹。

不过,基于整个市场仍不稳定,导致各家券商在自营业务上的盈亏难以预测,因此卖方分析师对于各家券商的业绩反弹还是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东兴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齐瑞娟给出的反弹空间大约是20%-30%。

最终,等到券商在11月5日晚间公布正式业绩数据时,结果大大超出市场的预料。根据记者对上述券商公布业绩的统计,23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总额环比增幅为38.11%,其中19家券商的主营业收入在10月份实现了环比上涨;涨幅最大的当属太平洋证券,达到了243.98%;不过,因为太平洋证券和山西证券两家券商在9月份的收入基数太低,因此如果刨除这个因素,23家上市券商当中业绩环比增幅最大的则是国信证券,其在前三季度同比上涨206.5%的基础上,10月份的收入又环比大增210.8%,公司当月22.8亿元的总营业收入仅次于中信证券,已经从前三季度的行业第五跃升至行业第二了。

而从净利润上来看要更加喜人,23家上市券商10月份的净利润环比增长了74.2%,这其中只有长江证券和西南证券2家券商出现净利润环比下降,其余券商当中,环比增幅最大的仍旧是太平洋证券,增长了40多倍;同样,刨除掉9月份基数太低的因素,净利润环比增长最为出色的同样也是国信证券,其10月份一个月的净利润就超过10亿元,仅次于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位居行业第三。

对于10月份各家券商的业绩表现,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各家券商目前在经纪业务上的佣金率已经接近万分之五的极限值,所以经纪业务虽然在收入上会影响较大,但是真正决定各家公司利润的还是自营业务,尤其是此前的“为国护盘”,导致今年三季度几家自营业务占比较高的券商业绩受到冲击最大,而一旦市场回暖,这些自营业务占比较高的券商反而在业绩上的反弹最为明显。

“券商在前三季度的业绩就已经好于市场预期了,加上此次10月份提前完成筑底反弹,今年全年券商利润增幅基本可以锁定在200%以上。”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

等待新业务释放

对比于200%的业绩增长预期,券商板块的低估值就显得更加惹眼,即便经历了一轮上涨,目前大型券商的市净率仍旧只有1.5倍到2倍之间,小型券商的市净率也不到3倍。

从9月份以来,卖方分析师几乎就一直将券商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优先配置标的,相比于保险和银行,在资本市场转型期的券商拥有着更大的弹性。这其中,注册制和交易制度改革将会在明年加快推进,IPO重启的风声渐强,新三板的分层级制将率先推出,此前市场一直担忧的自营风险随着股市回暖,基本已经释放,处于券商第三大业绩贡献板块的两融业务已经开始稳步回升,两融余额再回1万亿元以上。

在卖方分析师看来,目前在金融板块当中,相比于银行和保险,证券行业是被整肃最为彻底的,一场监管机构的强制去杠杆下来,券商的实际杠杆率已经从二季度末的6.5降到三季度末的5.3,根据东方证券所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到三季度末只有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和光大证券3家券商的实际杠杆率超过4.0,各家券商在今年上半年通过股权和债务融资获得的现金流,已经有部分出现了资本冗余,大量的现金留存在账面上,随着市场转暖,券商的两融和股权质押业务将逐步恢复。

各家券商对外融资的脚步并未停息。11月4日,山西证券40亿元增发方案获得批准,东方证券的120亿元债券也拿到了证监会批复,而在此之前一天,申万宏源140亿元增发方案已经递交了反馈意见,而太平洋证券配股方案和东吴证券的增发方案也都在继续推进。

然而也有分析师对于接下来的券商的加杠杆保持审慎,毕竟,按照目前两融以及股权质押的恢复速度,短期之内已经很难再回到上半年的水平,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新业务的进一步释放。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