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创新 > 投资创新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理财能力应同步跟上

2020-04-14 08:43:41 来源:互联网

简介:■财经人士 曹中铭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今年2月的公募基金行业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8家,这些机构管理

■财经人士 曹中铭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今年2月的公募基金行业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8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也创出历史新高,合计达到16.36万亿元。个人以为,在公募基金规模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基金的理财能力也须同步跟上。

相对于2019年底,公募基金规模增长1.6万亿,短短2个月的时间,公募基金管理资产净值突破15万亿与16万亿大关,这在其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增长的1.6万亿净值中,货币基金包揽9606亿元,债券基金1979亿元,QFII增长36亿元,封闭式基金增长917亿元,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增长3388亿元。不同类型的基金中,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的增长,无疑更市场关注。

前两个月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增幅不俗,一方面与A股处于低位,个股估值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关。近些年来A股表现持续低迷,像上证指数2019年基本在3000点一线上下震荡。而多年的调整之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估值均不高,沪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较低。再加上A股“牛市来了”的声音再起,无形中对于新基金的发行起到了助力作用。

另一方面,2月份砸出“黄金坑”,沪深股市掀起一波强劲的反弹行情,期间概念股、题材股、科技股等均遭到市场爆炒,也在市场上制造了强烈的“财富效应”,这也为新基金发行受到市场哄抢创造了市场环境。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基金发行火爆,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新基金发行创出26个“一日售罄”的纪录,这在此前是绝无仅有的。

不过,公募基金的历史虽然已经不短,但在理财能力上显然却有待提高。相对而言,目前的公募基金也与当年的券商一样,还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行情好时或者说牛市时能为基金持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但遭遇熊市或行情持续低迷时,也会亏得一塌糊涂。像2008年因发生金融危机,公募基金就将此前10年的盈利亏个精光,其实已很能说明问题。

而且,某些公募基金休说是代人理财,反而成为不折不扣的亏钱“好帮手”。比如华夏盛世精选基金成立于2009年12月,至今已有10年。当年成立时受到基金投资者的追捧,其规模达到190亿元,足以见证当年该基金的火爆程度。不过,基金火爆,并不意味着其投资业绩不俗。该基金前后历任五位基金经理,其中只有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跑赢了基准,10年过后目前其规模已不到10亿,缩水94%。然而,该基金自成立以来虽亏损23%,但累计收取的管理费却达到了10亿元。

累计收取的管理费超过当前的规模,类似的基金并不止一家。公募基金规模出现缩水,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作为代人理财的基金,回报给持有人的却是亏损,却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相对于股市中的险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金、QFII等,公募基金已成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但其理财能力确实令人不敢恭维。实际上,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扩张,但16.36万亿净值中,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占据了11亿万,显然,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多年来的规模扩张则差强人意。毫无疑问,这与其理财能力是密切联系的。

从今年4月1日开始,公募基金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外资独资基金破冰,摩根资管拟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100%股权、贝莱德与路博迈拟设立基金公司已获证监会受理等,意味着更多合资、独资基金公司的出现,这无形中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竞争态势。对于国内基金而言,除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做好风控与内控等工作外,提升理财能力无疑也应受到格外重视。

个人以为,提升公募基金理财能力,一方面需要基金公司做好人才储备。可通过多途径吸引精英型人才加盟,对于不适合该行业的基金从业人员也要建立淘汰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基金行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当然,提高公募基金的理财能力,改革管理费提取模式也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不利于行业发展,以及不利于保护持有人利益的“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需要改变了。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