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创新 > 投资创新

复利是不是一场“骗局”

2016-12-16 07:15:04 来源:互联网

简介:很多理财文章都写到复利奇迹,不提倡拿赚来的利息去改善生活,以至于往后的投资本金,依然是当初的那些钱。久而久之,自己好像并没有攒很多钱,忙活了

很多理财文章都写到复利奇迹,不提倡拿赚来的利息去改善生活,以至于往后的投资本金,依然是当初的那些钱。久而久之,自己好像并没有攒很多钱,忙活了几年,还是这些。把利息花掉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我的理财收益都是花了的。

保持结余率,提高收入是正确的积累财富的姿势。而不是抱着利息等着金鹅下金蛋,利息作为改善生活的奖励完全没有问题。即“积累财富靠赚钱,改善生活可用收益”。

假设某财蜜A有储蓄10万,月薪5000元,每个月都月光,投资理财的利息都奖励自己花了。一年后剩下10万元,十年后有本金10万元。

假设某财蜜B有储蓄10万,月薪5000元,每个月都月光,投资理财的利息都和本金合并了。一年后剩下10.13万元(10%年化),十年后有本金10万元+利息16.6万元=26.6万。

假设某财蜜C有储蓄10万,月薪5000元,每个月都结余2000,投资理财的利息都奖励自己花了。一年后剩下12.4万,十年后有本金34万+利息0万元=34万。

A的问题是平时就很不克制自己的消费,好不容易有了点理财收入还继续败光,这种人我觉得完全是“不会理财”的代表。

B的情况我个人觉得是不太可能存在的,理由下面会提到。

C是虽然把理财收益都花掉了(第十年的理财收益3万1),但是妹子平时就很克制自己的消费,认真的储蓄积累,这样的人拿收益来犒劳一下自己有什么不妥呢?

因此“利息应该与本金放在一起”这样的结论是片面的,完全没有考虑到C的情况。如果死抓着利息不放,用提高收入(或者降低结余率)来改善生活,便本末倒置的了。

为何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

铭心自问,我们当中有谁能把一个好习惯坚持5年、10年、20年?有研究称,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有着很强的自律性,例如坚持早起或跑步多年。这种自律性表面上只是针对某一项活动,但它作为一种意志品质的体现,绝对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事业方面达成一定的成就。

《新约马太福音》中讲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我相信,一个长时间月光的人不可能做到守着10年的利息不花的;而一个能守着10年利息不花的人,怎么可能完全没有结余?这样的人应当早早的实现财务自由才是呀~

那些抱着依靠复利20年“致富”思想的人,无非就是省不下钱又赚不到钱,按两下计算机就幻想自己可以做到钱滚钱、抱金鸡的人.....如果你真的成功了......我必须感叹:果然富二代就是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啊。

关于复利的时间尺度

这个是我一直在想的关于复利效应的致命问题:简单的数字计算可以模拟财富的变化,但它无法将人性一并计算。

从人本角度来说,一个人连1年的计划都很难完全的实现,5年的已经是极限了,一杆子说到20年后我怎么怎么样,这种话怎么会有人敢相信?!一切理论都要交付于实践去检验,从数字游戏中抬头看看身边活生生的人,就能分辨什么是虚伪的了。

而从数学角度来说,初始值的一个微小的误差,可能在后续的十几次迭代计算中将其放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一旦时间尺度过大,应该在计算过程中定期进行修正:每隔3-5年就重新校正一下。

因此,确保合理的时间尺度内(3年)自己的攒钱策略是效果最好的那个就可以。三年复三年,每个三年都把策略调整到最佳。一刀切的对比ABC谁30年后更有钱真的是太幼稚了,并且如此粗暴的模型条件(包括我自己前面建的模型)!

结论:

复利奇迹就是一场“骗局”,是自我欺骗,它代表了一种理想化了的、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致富的思想。虽然复利效应本身是存在的,但沉浸于这种资本的自我生长,并把它当成是财富积累的主要途径就大错特错了。

最终一切的关键还在于人。就像我们总说“理财就是理人生”,提高自己对金钱的控制能力,其实也是帮助我们提高自己控制人生的能力。别寄希望于过于遥远的未来,太虚幻,没意义。

讨论利息该不该花只是在流于问题表象,而实质性的改变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赚钱,比什么都重要。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