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创新 > 投资创新

“壳”基金的春天:从濒临清盘到一夕暴涨推手调查

2016-11-09 08:02:01 来源:采编

简介:【“壳”基金的春天:从濒临清盘到一夕暴涨推手调查】据数据统计,今年二季末规模低于2亿元的781只基金中,有110只基金在三季末规模突破2亿元

【“壳”基金的春天:从濒临清盘到一夕暴涨推手调查】据数据统计,今年二季末规模低于2亿元的781只基金中,有110只基金在三季末规模突破2亿元,59只基金规模突破4亿元。从濒临清盘到规模暴涨,多只基金在今年三季度实现华丽变身。

据天相投顾数据统计,今年二季末规模低于2亿元的781只基金中,有110只基金在三季末规模突破2亿元,59只基金规模突破4亿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其中个别变化突出者,规模甚至暴涨了一千倍。

而这背后,委外或许是最大推手。

“壳”基金的翻盘

今年三季度,数只基金从清盘边缘华丽转身,规模一夕之前暴涨数倍。

以嘉实稳瑞纯债基金为例,据天相投顾数据统计,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为73.5万元,在全市场排名倒数第二,按照低于5000万元则触碰清盘警戒线的标准,这是一只典型的陷入“清盘危机”的基金。然而到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却突增至10.07亿元,规模暴涨了1000多倍。

这一情况并非孤例,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像嘉实稳瑞纯债基金这样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共有225只,这些基金中,有18只规模在三季度实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突破2亿元“迷你基金”规模标准以上,其中有12只基金规模达到4亿元。这18只实现翻盘的基金中,规模最高的是交银60天债券基金,其规模从二季末的932.6万元暴涨至三季末10.09亿元。

除了上述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外,多只二季末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迷你基金”同样实现了逆袭。据统计,二季末规模低于2亿元的781只基金中,有110只基金在三季末规模突破2亿元,59只基金规模突破4亿元。

其中,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博时双债增强债券,该基金二季末的规模为0.86亿元,而至三季末,其规模暴涨至97.58亿元,直接从一只濒临清盘线的基金翻身成百亿元“巨基”。

一位公募基金固收负责人向记者分析称,“基金规模在短时间内涨这么多,很大可能是由于委外资金进去导致的。尤其是一些规模本身已经极低的基金,相当于一个‘壳’,资金直接装进去就可以了。”

从规模增长位于前列基金来看,主要是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二季末781只迷你基金中,到三季末规模排在前十位的基金均是来自大基金公司或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产品。其中博时、嘉实、银河各有2只,广发、易方达、兴业、国泰各1只,10只基金中9只均为债券型基金。

这与银行在选择委外机构时的偏好也有所吻合。上述固收负责人表示,“本身银行在选择委外基金公司时就是偏好大基金公司或银行系的基金公司,这些公司拼规模的需求比较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濒临清盘的基金华丽变身之际,亦有基金规模出现反方向的逆转。记者注意到,某只基金规模从去年底的21.67亿元萎缩至三季末的0.17亿元,而这极有可能是由于委外资金退出所致。

显然,这是一把双刃剑。委外资金进入可以使得迷你基金规模大幅攀升,但一旦退出,也会致使基金“空壳化”,最终面临清盘的结局。

高收益目标困境

尽管委外资金极力壮大了公募基金的规模,但越来越多公募人士反映,委外资金正陷入收益难与成本匹配的尴尬。

深圳一位公募投资总监表示,“银行往往把管理费和托管费等费率压得很低,但同时要求保证投资安全和高收益要求,有的银行还要求如果产品亏损或收益达不到就不能收取管理费,对基金公司而言管理委外资金赚钱效应非常低。”

另一位债券基金经理也向记者表示,“目前银行委外的收益目标不算太高,在4%-4.5%之间,这一收益目标较年初已经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还是较难达到。”

上述债券基金经理补充道,“虽然这类资金对基金公司没什么意义,但是由于来钱容易,有利于冲规模,因此很多基金公司还是乐于接手此类资金。”

确然,在公司规模考核要求下,基金公司争取委外资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在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而银行理财依然坚挺的情况下,这一局面或也将面临调整。

前述债券经理解释称,“现在唯一能够支撑债券市场不至于大跌的因素,就在于钱相对还比较多,但随着债券收益率越来越低,此前银行理财资金大量流向基金公司的局面肯定会有所扭转。我们最近向很多银行进行过调查,它们基本仅仅是略有盈余,赚30个PB左右。”(

(原标题:壳“基金的春天: 濒临清盘到一夕暴涨推手调查)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