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中欧基金突围做对了哪些事?

2022-07-28 11:30:3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简介:2009年,刘建平到中欧基金任总经理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还比较小。在刘建平的记忆中,“那是最艰难的时候,要直面生存压力”。“大家都讲小公司

原标题:中欧基金突围做对了哪些事?

2009年,刘建平到中欧基金任总经理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还比较小。在刘建平的记忆中,“那是最艰难的时候,要直面生存压力”。

“大家都讲小公司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但差异化是摸索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刘建平说,“很多事情不能太理想化,一定是在残酷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不断找机会,不断试错,不断碰撞,才可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

经过16年发展,中欧基金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大型公司。16年里,中欧基金做对了哪些事?

清晰的战略、强有力的组织和良好的文化,构成了一个动力闭环,推动中欧基金不断前行。

中欧基金一直有着清晰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多策略精品店,把长期业绩做好。

要达到这个战略目标,最关键的要依靠组织和文化。组织又包括组织形式的设计及改进、绩效激励等管理机制的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等。

2013年6月起实施的新基金法,明确鼓励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2014年初,中欧基金成为业内首家试水核心员工持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2021年中欧基金员工持股比例已超过50%。

中欧基金的突围案例,是公募基金业近年来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的一个缩影。

“员工持股是重要的长期激励手段。当员工持有公司股权后,目光也会放得更长远。”刘建平说。

让专业的核心团队对公司发展方向掌握更大的参与权,真正从长远角度思考公司发展战略和方向,有利于体现人力资本在资产管理行业的价值,最终才能实现员工利益与投资者、股东利益的深度捆绑。

在推进股权改革的同时,中欧基金的投研体系曾推行过事业部制改革,期间涌现出一批明星基金经理,一度助力公司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研合力的形成。

2020年,中欧基金重新改革投研体系,着力打造中央研究平台模式。投资团队推崇去中心化,鼓励多种投资风格与策略的共同发展,并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才梯队。

如今,在中欧基金的人才梯队中,既包括历经多轮牛熊周期的投资老将,如周蔚文、曹名长、王健、王培等;亦有葛兰、曲径等中坚力量;同时刘伟伟、袁维德、卢纯青、成雨轩、邵洁、许文星、罗佳明、蓝小康等中生代基金经理不断涌现,去年年底又吸引了钱亚风云、代云锋这样的行业名将加盟。

刘建平认为,公募基金不能依靠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而是应该依托平台以及团队的协作。

这些年,中欧基金也一直在培养新的“苗子”。

“我们选人的标准有三个导向:真实、好学、有追求。”刘建平说,“今年研究团队准备招收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我们希望找到好苗子,把他们培养好。”

“企业若要立足长远,还须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刘建平看来,通过塑造独有的文化,企业才能有长久的竞争力。

2019年,中欧基金连续开了两天讨论会,公司所有核心成员反复讨论,最终碰撞出了一句中欧基金的使命:真心,让生活更美好。

中欧基金办公室内并没有任何标语。“文化不是挂在墙上,而是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刘建平说。

“没有强烈的感情认同,就不会有真正的使命认同。做企业、做人、做事,都是要出于真心,才能坚持。只有所有人都如此,企业才能成为一家真心的企业,真心地对待客户、股东、员工还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刘建平坦言,唯有真心才能致远。

很赞哦!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