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金融报道 | 偿付能力普降,险企补血加码,一季度9家增资6家发债

2022-06-17 11:30:13 来源:财经网

简介:韦璐/文偿付能力下降正在倒逼险企加速补充资本金。6月以来,太保财险、寿险先后发布公告,二者分别增加4.78亿元、25亿元注册资本,增资总额近

原标题:金融报道 | 偿付能力普降,险企补血加码,一季度9家增资6家发债

韦璐/文

偿付能力下降正在倒逼险企加速补充资本金。6月以来,太保财险、寿险先后发布公告,二者分别增加4.78亿元、25亿元注册资本,增资总额近30亿元。事实上不只太保,自去年起,一批保险机构就先后启动了增资计划。2021年共有29家保险公司及资管机构合计增资约450亿元。2022以来,在业务扩张、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等综合因素叠加影响下,险企融资“补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有专家指出,当下保险机构密集增资补血,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资本实力和优化流动性,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与此同时,险企也在开拓思路,探索引入战投者、发行资本补充债等多种融资方式。

太保寿险、财险共计增资近30亿元

6月10日,太保寿险披露了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议案,同意其以非公开协议新增发行2.08亿股,合计募集资金25亿元,由现有所有股东按持股比例以现金方式认购,增资后各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增资完成后,太保寿险的注册资本将增加至86.28亿元。

而就在几日前,太保财险也披露了公司5月20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增资议案。据披露,太保财险将以每股2.51元的价格,以任意盈余公积金向全体现有股东转增股份约4.78亿股,合计金额约12亿元。其中,约4.78亿元作为太保财险股本,剩余部分作为公司资本公积。据悉,本次增资完成后,太保财险的注册资本将从194.7亿元增加至199.48亿元。

微信截图_20220616103753

2

财险、寿险双双增资,金额共计约30亿元,背后是太保对于提升偿付能力的远虑。

2022年,“偿二代二期”落地实施。新的监管规则对资本认定更为严格,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计量标准,大幅提升了风险因子,并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增值计入实际资本,同时,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的原则,基于实际投资的底层资产计量最低资本。

伴随着资本认定要求的提高,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据财经网金融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9日,155家披露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中,有127家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占比超80%,其中8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在监管部门合规要求的引导下,很多险企不得不采取措施增资补血。作为国内大型险企的代表,中国太保同样面临着不小的资金补充压力。

对于此次增资,中国太保近日也在线上交流会上表示,产险子公司此次是公积金转增股本,股本增加至200亿元,产险子公司后续业务中部分投标要求对于注册资本有一定要求。寿险子公司方面,集团注资接近25亿元,这是结合偿二代二期实施后做出的资本规划安排。

中国太保表示,偿二代二期规则下,险企核心资本的确认愈加严格,保单盈余(预期利润)不能计入实际资本甚至核心资本。今年一季度,太保寿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7%,环比下降了70个百分点。

“太保基于风险偏好确定资本规划,希望寿险公司保持相对稳定的资本充足率,这就要考虑业务发展要求及未来的利率下行和股市波动。虽然取得过渡期,但为使寿险子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意向之上水平,我们启动此次增资。同时也会利用其他政策选项,银保监会前期发布发行永续债、资本补充债的规定,具体细则出来后,公司会积极运作。”中国太保表示。

一季度9家险企完成或计划增资

事实上,不只太保,自去年起,一批保险机构就先后启动了增资计划。

据财经网金融统计,2021年共有29家保险公司及资管机构通过保险业协会披露注册资本变更公告,合计增资金额约450亿元。今年以来,在业务扩张、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等综合因素叠加影响下,险企融资“补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季度,共有9家险企发布了增资扩股公告或完成增资,总额达234.94亿元。其中,中邮人寿、信美人寿、中荷人寿此轮分别增资71.63亿元、1.76亿元、9亿元。另外,中韩人寿、太平科技保险、复星保德信人寿、国寿财险、泰康养老保险、中银三星人寿此轮也分别拟增资15亿元、3.55亿元、10亿元、90亿元、10亿元、24亿元。

“当下,保险机构密集增资补血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资本实力和优化流动性,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财经网金融表示,注册资本的增加,除了能增强险企核心资本实力和赔付能力以外,还能够迅速提高企业资金流动速率,对于帮助改善其经营状况意义重大。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则进一步对财经网金融分析,“对中小险企而言,增资能够拥抱监管,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对外资保险公司而言,增资能体现其对中国保险大市场和优质市场的长期持续看好,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而对于大险企和国家队险企,增资则意味着以长线资金稳定资本市场,更好地带头落实和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的国家政策。”

对此,简基金首席研究员张竹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张竹然看来,险企密集增资的背后,与其未来在投资市场中的角色作用不无关系。长期以来,由于自身独特的经营特性,险企在作为投资类机构时,对于权益市场的关注度一直不高,权益配置比例过低,而大量投资于另类资产,包括非标和地产企业,对于标准类资产也只是偏重债券类,导致“重债轻股”的情况严重。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呼吁长期资金的介入,而保险机构作为最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提供机构,不能在未来中国权益市场大力发展的征途中长时间缺位。各大险资在短期内集中增资,也是为了在未来对权益市场进行中长期布局。”张竹然对财经网金融表示。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险企增资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2021年至今,险企共发布46份增资计划,而其中获得批准的仅约一半。

引投、发债成重要融资方式

追溯至2020年,银保监会表示要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强化穿透管理,开展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清理整治。从实际情况来看,政策监管的持续收缩,也使险企增资的难度明显提升。

2021年12月,现金流告急的安心财险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增资,拟募集资金金额对应持股比例或股份数不高于44%,拟征集投资方2-3家,原股东均放弃优先认缴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安心财险先后于2020年9月、2021年6月发布增资公告,然而两次增资计划至今均无下文。

2021年11月,上交所就中恒集团向北部湾财险增资扩股的计划下发了问询函,问询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本次关联交易是否涉嫌向广投集团、金投集团及其他关联方输送利益或提供资金支持。随后,中恒集团宣布终止参与北部湾财险4.5亿元的增资计划,终止原因为此次交易“所涉金额较大,且事项较为复杂,投资者和市场关注度高”。

2021年9月,国富人寿也披露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各增资股东将以货币方式向公司合计投入6.34亿元,增资扩股后其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至19.26亿元。然而,相较于当年5月首次披露的变更注册资本公告中10亿元的增资方案,此次调整方案缩水近四成,参与增资的股东数量也由此前的五家减少至三家。

尽管增资计划密集发布,但投资方中途退出、增资事项延后、增资额缩水等突发状况成为诸多险企“不能承受之重”。与此同时,险企也在开拓思路,求索多种融资方式。

引入新投资者成为其常见选择。2021年4月,中韩人寿公告拟引入2-4家战略投资者,新增注册资本15亿元,并明确提出具有长三角区域协同优势者优先。6月末,中邮人寿发布引入友邦保险进行增资扩股的公告,其拟增发的71.63亿股全部由友邦保险认购,增资后友邦保险跃居为仅次于邮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4.99%。

除此之外,亦有不少保险公司转而选择发行资本补充债,弥补阶段性资本不足,保持或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承保能力。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共有6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债规模合计165亿元。其中,太平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均获批发行额度5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为两笔年内获批发行的最大额度。

4月13日,众安保险推出2017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补血”计划,拟在获得监管批准后的24个月内一次或多次发行总额不超过70亿元的10年期资本补充债券,用于补充发行人资本、提高公司的偿付能力。4月30日,中国人保也宣布拟发行不超过180 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已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准备提请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事实上,引投、发债尽管形式不同,但目的相似。“二者各有利弊。”柏文喜告诉财经网金融,增发股份引入新投资者,能够在不增加原股东的投资压力的同时实现融资,但这也会稀释原始股东的股权比例;而发行债券补血的方式无需稀释原始股东权益即可实现融资,但却会推升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很赞哦!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