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双碳”助力ESG发展 公募加码布局相关基金

2021-07-20 07:19:58 来源:互联网

简介:数据来源:Wind(截至7月16日) 曹雯璟/制表 创意/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曹雯璟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发展迎政策利好,ESG相关

数据来源:Wind(截至7月16日) 曹雯璟/制表 创意/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曹雯璟

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发展迎政策利好,ESG相关主题基金站上风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ESG投资基金数量已达164只,规模合计超1600亿元。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7.27%、113.08%、108.75%。

多家基金公司ESG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未来重要战略部署,将为国内ESG投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ESG投资基金规模

超160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已成立的ESG投资基金达164只,其中大多包含“新能源”“环保”“低碳”等字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净值规模合计超1600亿元。

在这164只基金中,纯ESG主题基金有18只,如易方达ESG责任投资、南方ESG主题A/C、大摩ESG量化先行、浦银安盛ESG责任投资A/C等,还包括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富国中证ESG 120策略ETF等6只指数型基金。

今年以来ESG主题基金发展得尤其快,目前已成立27只,7月以来有鹏华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ETF联接A/C、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C、招商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SGETF等4只产品先后成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还有15只ESG投资基金等待“准生证”。

从业绩表现看,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业绩,ESG基金也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可统计近一年收益的116只基金平均回报率为37.27%,其中,仅有3只收益为负,其余全部取得正收益,有6只产品净值增长率翻倍;可统计近两年业绩的产品有100只,平均回报率为113.08%,55只产品收益率超100%;可统计近三年收益率的产品有94只,平均回报率为108.75%,45只产品收益率翻倍。其中,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工银瑞信生态环境、易方达环保主题、信诚中小盘、汇丰晋信低碳先锋等12只基金近3年回报超200%。

纯ESG主题基金最早成立于2019年,在18只纯ESG主题基金中,易方达ESG责任投资、南方ESG主题A、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A成立以来回报分别高达92.44%、90.52%、53.13%。

汇添富ESG可持续成长基金经理赵鹏程表示,如果公司治理比较优秀,那么从中长期来看,将会比同行体现出更加持续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注重环境友好,那么这家企业的品牌认可度会更高,其经营业绩也大概率会超越同行。

“如果把各种企业分析的方法比作是对企业的考试,那么常规的财务分析、业务分析可以算是常规题,而ESG评估应该算是附加题,如果一个企业能把附加题做得很好,那大概率常规题的成绩也应该不错。”他说。

公募加码布局

ESG主题基金

7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黄丽萍在“2021第十五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基金业协会将积极加强基础研究和制度引导,深化资产端绿色/ESG指标内涵研究,推动资产端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披露质量。同时,还将适时完善绿色投资指引,规范ESG投研制度、投资方法和产品发行,推动绿色/ESG投资覆盖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工具和股票、债券、未上市股权等核心资产。另外,积极探索碳基金、ESG基金备案绿色通道,推动绿色投融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标准建设。

随着ESG主题基金发展迎政策利好,公募基金积极加码布局这一领域。

银华基金董事长王珠林透露,针对ESG投资,公司今年将在投资研究领域筹建自有的ESG数据评级体系,努力将ESG三要素系统化融入传统的财务和估值分析模型,年内会推出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ESG产品。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2017年公司建立了ESG投资研究团队,2020年设立了ESG业务委员会,负责统筹管理公司的ESG投资和推广业务。2020年3月底,华夏基金与NNIP(NN Investment Partners)共同在欧洲发行了全球首只投资中国权益市场的跨境责任投资产品,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产品净值上涨111.1%,超额收益率达51.44%。在国内公募产品方面,华夏能源革新基金近一年回报率达134%。李一梅还透露,华夏基金正在筹备发起一只高标准的ESG整合策略的公募基金。

虽然有政策利好支持,ESG投资方面也存诸多难题。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时,有对投资标的ESG评级方面的需求,但国内目前能提供这样服务的机构还不多,要么直接购买海外机构的ESG评级,但海外机构的评级和中国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适应,而一些国内机构花巨资打造自身ESG评级体系,短时间内也很难很好适应国内市场的各项ESG投资需求。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国内缺乏统一、可量化的ESG评价指标,不少投资机构在进行ESG调研时,难以获得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的全面信息。

很赞哦!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