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鞋圈乱象横生 央视:炒鞋有风险 有暴涨就有暴跌

2019-09-15 10:26:53 来源:东方财富网

简介:鞋穿不炒!上集还是“炒鞋”的诱惑,下集可能就是暴跌的“泡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打出联名、定制、限量的宣传口号,并采用饥饿营销,利用消费者

鞋穿不炒!上集还是“炒鞋”的诱惑,下集可能就是暴跌的“泡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打出联名、定制、限量的宣传口号,并采用饥饿营销,利用消费者购买鞋的急迫心理,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炒鞋”这一行业。

一些人通过炒鞋轻轻松松赚了不少钱,甚至发出了“10年前错过炒房,5年前错过炒比特币,难道你现在还要错过炒鞋吗?”这样充满诱惑性的语言。炒鞋行业真的可以快速赚钱?还是只是“绚烂的泡沫”?

不断升温的炒鞋市场

今年1月,美国一网站发布的二手球鞋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

秦先生是国内球鞋收藏领域的大V,拥有20多万粉丝。据秦先生介绍,他手里这双鞋的价格原先是8000元,仅仅两个星期,价格就上涨到将近3万。在最近的炒鞋江湖里,他也着实赚了一把。

二手球鞋转卖商秦先生:

我大概有300双鞋,市值大概50万到80万吧。

在秦先生的手机里,可以看到各路资本想要和他合作的信息:有人想要炒作某球鞋,愿意给他1万元的费用,也有人愿意给他提成。

这些信息都表明,确实有新的增量资金进入球鞋收藏市场。但秦先生却表示一看就知道对方并不懂鞋子。

二手球鞋转卖商秦先生:

很多东西他们都不知道,然后就说你帮我操作这个东西。我全都拒绝了。

据秦先生介绍,球鞋收藏爱好者的主要人员是大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年龄集中在18岁到35岁之间。

据了解,南京某大学有很多人都进入了炒鞋市场。其中,马志强投入2万元,一年就赚了13万-14万元;徐浩杰投入1500元,一年赚了5万元左右;商驰也投了1500元,虽然他投入的时间少,但也赚了1万元。

除了大V和大学生,一些制鞋企业的老板也加入进来。经营一家制鞋工厂的老板拿出十多万元资金炒鞋,一年下来也赚了十几二十万。

据了解,放在他办公桌上的那款鞋生产成本只有四五百块钱,但为了炒鞋赚取利润,他还是用1万多元的价格买了一双。一个月之内,这双鞋上涨了4000元,而如果通过制鞋,至少要做2000双鞋才能赚到4000元。

炒鞋有风险,有暴涨就有暴跌

通常情况下,品牌商会控制限量版球鞋的生产数量,以维持高价。但有时出于多种考虑,他们也会重新启动生产。量大,自然价格就会下跌,使得球鞋爱好者被“割了韭菜”。

例如,市场上最热的椰子350第一次在国内发售的时候,就几百双货量,原价1899元,在外面立刻就能卖到12000到15000元人民币,足足翻了6倍。

此后,这双鞋慢慢下跌到了六七千元。然而,半年之后,品牌商又重新生产了一批同样的椰子350,这双鞋的价格瞬间从六七千跌到了三四千元。多次发售之后,这双鞋最低的价格是2000元出头,现在维持在3000元左右的水平。

一家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对过去1年来自全球发售的2639款限量版球鞋,以42码为标准做了价格统计。统计的结果是:有1106款球鞋价格在下跌,占比达到41.9%;760款涨价幅度超过20%,占比28.8%;有483款鞋涨幅超过50%,占比18%;涨幅超过10倍的为11款,占比只有0.4%。

炒鞋催生新现象,鞋圈乱象横生炒鞋催生了很多新兴的现象,比如球鞋抢票软件、球鞋内幕交易、假鞋行业等等,鞋圈乱象横生。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机器人抢鞋软件,就是通过注册多个抽签账号,让软件自动抢鞋,这样不仅提升抢鞋速度,也增加了中签概率。别人眼中的“炒鞋人”许凯曾注册过300个账号,最终中了3双鞋。

一些人还通过卖软件赚钱,这类软件一年的使用费在5000元到上万元不等。但软件抽签是一个讲求概率的事情,如果中签较多则赚了,但是如果抽不中则血本无归。而且,贩卖这类软件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一些线下球鞋店与炒鞋的人是有内幕交易的。”许凯说,现在店铺是他们拿货的方式之一。在一些卖鞋App上售价3000元左右的鞋子,他们通过与球鞋店店员合作,批量购买,拿货价在2000元左右。“这一般需要熟人带,否则没人跟你合作。”

此外,炒鞋导致正品鞋溢价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人们对“假鞋”的需求,这里的假鞋是指正品球鞋的仿制品。

陈贤(化名)就是一个做高仿球鞋的。据他介绍,目前市面上假鞋按品质从低到高大概分为:通货、超A、真标、公司级、纯原5种,不同种类之间价格差异非常大,从一百多元到五六百元不等,鞋子的定价主要根据鞋子的热度和成本来定价。很多人来找他买品质较高的假货,主要是因为鞋价被炒的太高,买不起正版。

炒鞋要降温,需多方共同努力“炒鞋让真正喜欢球鞋文化的人没有地方买鞋了。”球鞋文化“铁杆粉”王朝成说,虚高的鞋价让人们对球鞋文化的热爱变了质,现在的他只能“佛系看鞋”。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部分限量鞋因其稀缺性,存在部分溢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当前部分鞋价格被炒得有些过火,需要降温。

当然,给球鞋炒作行业降温,需要多方发力,这涉及球鞋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消费者自身的理性。此外,还有部分人士呼吁要对球鞋市场进行监管。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