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指基蜜月期 费率战喜忧参半

2019-05-27 08:41:07 来源:互联网

简介:虽然A股市场震荡不止,但指数基金的发展,却迎来难得一见的“蜜月期”。WIND数据显示,2017年底,被动型指数基金的总规模为3767亿元,但

虽然A股市场震荡不止,但指数基金的发展,却迎来难得一见的“蜜月期”。WIND数据显示,2017年底,被动型指数基金的总规模为3767亿元,但历经市场泥沙俱下的2018年和今年的一度强势反弹后,至2019年5月22日,该类型基金的总规模却飙升至5850亿元,一年多时间激增了55%。与此同时,增强型指数基金的规模也在快速增加,从2017年底的524亿元增加至2019年5月22日的753亿元,增幅也达到43.7%。对此,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经理许之彦强调,要通过指数抓住市场的投资机会。他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十年指数化投资规模还将迎来高速增长。

头部效应

虽然指数基金在过去一年多事件里激增了超过五成,但这块蛋糕却并非所有基金公司们共同分享。少数基金公司和部分表现强势的基金产品,其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头部效应”明显;但反观之,许多基金公司旗下的指数产品规模沦为小微基金,且不说发展,生存都已经成为问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22日,现有的531只被动型指数基金中,有13只产品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虽然从产品数量上来看,这13只产品占总数量的比率不过2.45%,但其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2995亿元,竟占到5850亿元总规模的51%。这种“马太效应”在增强型指数基金中更为突出。截至2019年5月22日,现有的81只增强型指数基金中,有13只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亿元,产品数量占比为16%,但合计61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总规模753亿元的比例高达81%。

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认为,与主动管理型基金发展路径不同,被动性指数基金因为完全复制指数,其收益的获取并不取决于基金公司的主动管理,而是跟随指数走势波动,因此,对机构而言,它的主要功能是一个配置型工具。“既然是工具型产品,跟踪相同指数的基金产品就没有太大的差异,差别主要是在各种服务上,比如流动性、交易的便捷和费率等。”该副总经理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正是这种产品本身的无差异性,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最终形成了目前的“马太效应”。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表示,产品设立早晚、所属基金公司规模大小等因素是机构考量的对象,尤其是ETF基金,其相对复杂的清算方式,十分考验基金公司的运营能力,机构不太可能将巨额资金投入到没有经验的基金公司发行的ETF产品中。

主动创新

在专业人士的眼里,去年以来指数型基金的爆发并非偶然事件。【东方财富(300059)、股吧】金融机构部总经理黄妮娟指出,指数基金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四点:首先是费率相比其他权益类基金更低;其次是指数基金紧密跟踪市场和持仓透明的特点更利于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三是指数基金更适合于定投场景;最后是从业绩上看,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都不输于主动型基金。

但“头部效应”的显现,让少数基金产品成为指数型基金规模激增的最大受益者,而上百只小微指数基金,却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这也令基金公司们意识到,在指数型基金上继续“同质化竞争”无异于自杀,只有大尺度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弯道超车。

目前国内规模尚小的Smart Beta产品成为部分基金公司聚焦的创新对象。华宝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徐林明表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球Smart Beta的资金管理规模由2002年的2800亿美元增长至9990亿美元,而相较海外市场,国内的Smart Beta资金规模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已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未来十年还有可能出现超过10倍的增长。

徐林明进一步指出,当前国内的Smart Beta产品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不管是产品的规模、数量、类别还是策略的方向,未来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从A股市场的角度来说,以中证500作为样本,长期而言,价值、红利、低波等主流Smart Beta因子的策略指数也有非常好的阿尔法表现,而市场的参与者,以及本身产品的特征和效果,使得Smart Beta产品能有比较好的发展。

建信基金金融工程与指数投资部ETF投资总监薛玲也表示,基本面选股及加权Smart Beta其实也是Smart Beta指数的一种,从海内外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基本面指数加权的指数基金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费率战存分歧

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在指数基金快速扩张的同时,各家基金公司之间的“费率战”也在悄然打响。由于被动型指数基金的产品差异不大,因此,“费率战”的出现,很容易让业内产生恶性竞争的担忧。

以ETF产品为例,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已经面世的国内ETF产品的管理费大多为0.5%,托管费为0.1%。但在4月份,易方达基金公司宣布,旗下的易方达中证500、易方达MSCI中国A股两只ETF及其联接基金的管理费由0.50%调至0.15%,托管费由0.10%调低至0.05%;紧随其后的还有银华、平安等基金公司。虽然从表面来看,掀起“费率战”的基金产品,大多是小型基金,但其对后来者设置的隐形壁垒,和对未来指数基金发展的长期影响,却不容忽视。

对此,财通资管指数和策略投资部负责人王钟认为,目前国内指数产品市场的成熟度不如美国市场,因此,建议客户买低成本的。他表示,随着市场越来越透明,所有的竞争者最终的行为应该是趋于一致的。浦银安盛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陈士俊则指出,ETF降费率是大势所趋,而这也会促进基金公司开发更多新的产品。

但也有基金经理们认为,指数基金的发展,未必需要通过普遍降费来实现。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指出,基金的核心能力是给用户创造效益,如果某些指数产品运作的更好,那价格贵一些也是有合理性的。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则认为,国内不同于美国,会对降费率有所补偿,考虑到基金公司的成本,并不太赞同一味降费率的做法。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