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盘点:克服持基焦虑症的三大方法

2016-10-29 09:36:39 来源:互联网

简介:□陆向东不知道基民朋友是否对以下情景有似曾相识的感受:在买基金前,内心难以摆脱某些专家看多声音的蛊惑,更难以摆脱由相关报道甚至周围人们散布的

□陆向东

不知道基民朋友是否对以下情景有似曾相识的感受:在买基金前,内心难以摆脱某些专家看多声音的蛊惑,更难以摆脱由相关报道甚至周围人们散布的赚钱效应诱惑,却没有去分析货币调控政策走向,看看市场各主要指数表现,就迫不及待地买入专家或朋友推荐的基金品种,甚至当市场已处于下跌过程中还会一次次进行追加买入,结果往往凶多吉少,甚至被深度套牢。

如2007年10月,沪综指自6124点见顶回落,最大跌幅曾超70%,如果基民在此期间买入并持有了股基,则资产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缩水超50%。其后,随着手中资金枯竭和所持基金出现严重浮亏,又变得只知道关注利空因素和某些专家的看空观点,一旦市场出现上涨就仓促盲目地赎回手中持有的基金,结果事实却很快证明这是一个错误,基民是在最不该赎回时进行了赎回。如2015年11月4日,金融指数曾出现当日达8.81%的涨幅,但如果基民在该天对主投银行券商保险的基金进行了赎回,则其后在短短五个交易日里,该指数累计又上涨16.24%。更糟糕的是,其中一部分人会由于一再重复发生上述错误而陷入“卖出则害怕踏空,买入却担心套牢”的心理陷阱,开始频繁买卖基金,以致屡屡错失机会并一再放大风险。

探究不少基民之所以会在持基过程中出现甚至一再重复发生错误行为,根源在于内心的不自信,而要彻底摆脱这种焦虑症状,则应着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功课。

首先,根据对货币调控政策变化的趋势分析确定大的买卖方向。事实表明,当央行一再宣布降准降息后,市场通常会反复震荡上扬。如2008年央行先后多次调降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而当年四季度至2009年8月,沪综指累计涨幅超50%。据权威机构统计,标准股票型基金2009年平均收益率达到71.54%,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90.97%。当央行一再宣布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甚至是存款利率,市场通常会由前期的上涨转为下跌。如2007年四季度至2008年四季度,在此期间,沪综指累计跌幅超70%。至2008年底,指数型基金平均年收益率为-62.60%,混合平衡基金为-42.75%。

其次,根据市场各主要指数的实际表现确定具体操作时机。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货币调控政策的变化与市场的反应有时并不同步。如2008年央行共5次下调基准利率,其中第一次是当年的9月16日,最后一次是12月22日,但此轮的行情却启动于10月18日。由此可见,要确定具体的买卖时机,还要依据市场的实际表现。事实表明,当各主要指数在经历前期的长期大幅下跌后,出现由单边下跌转为震荡上升,尤其是当观察分析市场成交金额变化,发现其上涨时的成交金额较前期下跌时出现明显放大时,可视为买入信号。如2008年10月27日沪综指下跌6.32%,成交金额为322亿元,同年11月10日沪综指上涨7.27%,成交金额则明显放大至568亿元。反之,市场在经历长期大幅上涨后,呈现出冲高回落,甚至“天量”和“天价”在先,放量下跌在后的疑似头部特征,尤其是发现其下跌时的成交金额较前期上涨时出现明显放大时,可视为卖出信号。如2007年10月16日,沪综指见顶回落后也曾出现过三个交易日的反弹,但期间最大单日成交金额不过906亿元,而随后出现的下跌则最大单日成交金额却超1500亿元。

第三,当基民研究分析实体经济表现和货币调控政策后,均感到缺乏明显方向,而观察市场各主要指数也处于持续窄幅震荡,上下两难状态,则应明确规定自己多看少动,甚至只看不动。在此需强调的是,在此过程中,如遇被某些专家解读为重大实质性利好的消息,则必须在看清楚市场趋势后,再决定是追加买入,还是酌情赎回部分基金:当市场在消息刺激下持续放量上攻,突破上档阻力位,自然可以买入。如果市场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强劲表现,呈现的是持续多个交易日缩量上涨,应保持高度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升势难以持续。

(:宋埃米 HT004)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