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公私募旋转门的启示

2016-10-17 07:35:01 来源:互联网

简介: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在经历了多年的人才流失之后,越来越多的私募大佬开始申请公募牌照,公私募转换方向的逆转,似乎预示着这一古老哲理在公募基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在经历了多年的人才流失之后,越来越多的私募大佬开始申请公募牌照,公私募转换方向的逆转,似乎预示着这一古老哲理在公募基金业的应验。记得2007年吕俊转投私募之际,笔者在名为《一位基金大佬离去的背影》的文章中曾写道:一位基金大佬离去的背影中,有人看到了危机,有人看到了无奈,而爱这个行业的人,应该看到希望。十年时光过去,当年所说的希望终于开始闪现:带着多年私募历练的经验,公转私的大佬们重新投身公募,不仅将给公募行业带来优秀的人才,更将更科学的激励机制、更多元的投资理念和更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带回公募,其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势必冲击行业旧有的体系。

奔私大佬的回归,折射出公募基金业的制度建设正逐步完善。特别是修订后的基金法实施后,监管层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法规,不仅放开了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的限制,更允许专业人士持有基金公司股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奔私大佬创新公募基金公司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打开了大门,方便他们将私募行业重视人才和激励的优势移植到公募。

奔私大佬的回归,也是资本市场和资管行业监管加强、监管套利空间不断缩小的结果。早些年,公募行业管制过严,私募行业却处于监管空白地带,不少公募人才正是看中了私募的灵活和自由才投身私募。但随着近几年监管层对于私募行业监管政策的完善,私募基金不再是“天高皇帝远”的行业,正逐渐被纳入法制的轨道内。同时,通过专户和子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可以开展的业务并不比私募少,并且由于公募的身份,更容易得到银行和社保的认可,从而在委外投资和养老金投资方面分得更大的“蛋糕”。

奔私大佬的回归,预示着公募行业有望走出瓶颈期,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回想行业2007年的那一波大发展,正是在制度红利不断积累下迎来股市走牛的刺激,从而迎来井喷。而现阶段,公募行业累积的新一轮制度红利正逐渐显现,奔私大佬的回归既是其结果,也是其过程。携带着私募行业优秀基因的人才和公司回归公募,势必对现有的那些国有股话语权独大、公司治理僵化的基金公司造成冲击,倒逼其股东做出改变。而多元化股东结构、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最终将提升公募行业的内在竞争力,进而在大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很赞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