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
十万亿基金子公司再出发:寻找股东增资 转变业务方向
2016-08-22 07:59:30 来源:采编
简介:目前多数基金子公司积极根据新政策进行调整,寻找股东增资、转变业务方向、人员调整等。可以说,基金子公司正在为“二次出发”做足准备。目前多数基金
目前多数基金子公司积极根据新政策进行调整,寻找股东增资、转变业务方向、人员调整等。可以说,基金子公司正在为“二次出发”做足准备。目前多数基金子公司积极根据新政策进行调整,寻找股东增资、转变业务方向、人员调整等。可以说,基金子公司正在为“二次出发”做足准备。
过去3年,资管业最大的亮点便是基金子公司规模狂飙突进,从0到11万亿,基金子公司用很短的时间走了其他行业数年甚至数10年的路。但近期监管层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些新规则下,基金子公司过去3年追求“量”之路,未来将演变为追求“质”之路。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各地基金子公司了解到,目前多数基金子公司积极根据新政策进行调整,寻找股东增资、转变业务方向、人员调整等。可以说,基金子公司正在为“二次出发”做足准备。
受资本金约束走增资之路
目前新规中的一个核心是基金子公司发展受资本金约束,这意味着有多大能力才能做多大规模。对于基金子公司来说,想要继续迅猛发展,必须走增资之路。据了解,目前基金子公司都在积极向股东申请增资,但暂时还未传出有公司已确定增资的声音。
按照征求意见稿,基金子公司2016年前的规模存量不计算、不续期,2016年后的增量开始计算。仅以可对比的前20家公司来看,上半年增量较多的是建信资本、博时资本等,合计有6家公司上半年规模增资超千亿,也有一些基金子公司规模有所下滑,如天弘创新、融通资本等。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基金子公司可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规模增资较大,需要耗费资本金较多,本身存在增加净资本压力,同时也存在缩减规模压力。
第二类是规模和净资本基本打平的公司,目前看这类是主流。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业务人员表示,该公司目前完全按照净资本规模来做业务,尽量不接增量,以免有较好业务时受到约束。
第三类是本身业务较少、受到净资本约束小的基金子公司。一家小型基金子公司表示,该公司业务规模很小,仍存一些规模上升的空间,只要新增业务不对资本金带来太大消耗就会去做,万一出现盈利强的业务,就还有空间。
总体上看,基金子公司想要获得大发展,增资将是未来一个常态。正如信托公司一样,每年都有30%~50%的公司选择增资。一个数据对比更为明显,纳入统计的79家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合计为52.4348亿元,平均6637万元,而69家信托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为25.61亿元,两者相差甚远。若考虑信托公司过去的利润等,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公司在净资本上差异更大。数据显示,过去仅有一些子公司宣布增资,如前海开源、东方汇智、永赢资产等宣布增资,民生加银、易方达的旗下基金子公司也有增资。
增资之路最难的是,基金子公司寻找股东谈增资,这笔资金要有收益,至少能覆盖这部分增资的成本并有一定盈利。
股权激励的疑惑
3年前,基金子公司诞生之际,除了业务上的创新外,一些公司在股权结构上也纷纷突破,实施了股权激励,这一类公司面临增资的困难可能更大。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纳入统计的78家基金子公司中,属于基金公司全资的有55家,占比达到70.5%,这意味着30%左右的基金子公司中多数采取了股权激励的模式。
基金子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多以核心高管或者员工设立“有限公司”或“有限合伙企业”等,再以这一公司参股基金子公司。基金子公司股东中存在上述情况的公司数量达到13家。
实际上,在2013年、2014年基金子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是业内创新之举,股权激励主要实施于子公司高管或业务骨干身上,但也有些机构对母公司高管或员工持有子公司股权开了一些口子,其中不乏大型基金公司。此外,不排除一些基金公司高管通过他人代持而间接持有子公司部分股权。
从实际业务发展来看,一些做了股权激励的基金子公司扩张规模迅速,这类公司的积极性明显要高很多,而且,目前来看,这类机构规模增长速度也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伴随着现在许多基金子公司发展迅速,也蕴含着一定风险。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新政之下,基金子公司业务发展受到资本金约束,一般股东强的机构获得增资的可能性较大,但是采取股权激励的公司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这类公司可能转型动力相对来说也足一些。
利润倒逼从量走向质
基金子公司未来路在何方?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基金子公司规模扩张时代过去了,现在不重“量”,更加重“质”,关键是在控制住风险的前提下赚钱盈利。
在过去3年间,基金子公司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问题和风险也日益显现,最大的问题就是“赚了规模却没赚多少钱”。
从2012年至今,专户子公司管理的总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大幅超过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其中大部分均为通道业务。其实,通道业务的“价格战”非常明显。据悉,在2013年、2014年信托公司做一单通道业务,收费一般在千分之五左右,而基金子公司在规模的刺激下收费已压得很低,而且节节下滑,从万八、万五,目前基本一半业务在万一、万二水平。依此推算,基金子公司利润水平并不像庞大的规模那么可观。
“即使是万三到万五的收费,基金子公司这么快速增长的规模,也难以实现令人满意的盈利。”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规模快速增长对不少子公司来说真的是“看上去很美”,若算上人员成本、运营成本,有些业务甚至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更重要的是,在“价格战”的同时,不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还存在较大风险。过去3年,一些基金子公司已经出现了不少风险事件,有些曝光了,还更多或是“以新承旧”、延期兑付或者股东自担解决相关问题。
“随着经济下行,优质资产越来越少,做业务的潜在风险其实在提升,这需要基金子公司提高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即使是通道业务也要防范其中风险。”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表示。
沪上一家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也指出,目前各家子公司都在不约而同地提高新增业务的报价,“会比以前考虑的更多,既要考虑违规风险及风控条件,还必须能覆盖资本金占用的比例,基本不会再为了竞争而压低费用。”据其解释,如果一单业务对资本金的占用比例达到2%,子公司的收费在2%以下就会直接消耗资本金,这在当下无异于自毁长城。
按准备金调整业务以股权类、ABS、主动管理为主
“新发的征求意见稿影响太大了,比之前版本更为严格,主基调就是去通道、去杠杆、去融资性业务。”沪上一家基金子公司总经理表示,目前可以做的是主动管理业务。
这基本成为基金子公司调整的主基调,即按照准备金调整业务,以股权类、ABS、主动管理为主。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相较5月份传出的征求意见稿,8月12日的征求意见稿有些不同。例如,对“一对一特定客户资管业务”,此前分为非上市公司股权类投资项目、债券收益权类项目、现金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新征求意见稿改为投资类专户业务、融资类专户业务和其他类,同时,相应地变更了风险系数(按此系数计提).
从8月12日的征求意见稿来看,目前“一对多”的信用类、非标债权资产风险系数高达3%,是占比资本金最多的业务之一。“一对一”和“一对多”标准化金融工具不占用风险系数,其他较为热门的如非上市公司股权的风险系数在0.6%(一对多),挂牌ABS和未挂牌ABS的风险系数为0.4%和0.6%,这些业务受到基金子公司重视,也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深圳某子公司人士表示,新的征求意见稿使得基金子公司行业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母公司、子公司需要业务隔离,对于基金子公司而言,非标的债权项目、股权投资是重点,未来子公司可能变身为PE、公司,必须走差异化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ABS业务,5月份的征求意见稿一出,ABS直接成为了子公司最热的追逐项目。这过去两个月,几乎各家子公司都对外宣传将降低通道业务的比例,转而将目光投向更为主动化的管理项目,ABS收费降低、人才一度水涨船高。但是,新的征求意见稿提高了ABS业务的风险系数。上述子公司中层人士指出,ABS原本就并不赚钱,现在要控制规模增长,相信各家子公司在这一业务发展会合理一些。
基金子公司未来转型模式尤为重要。一位子公司总经理表示:“基金子公司该如何转型?会不会有公司关门?仍要一步步看,很多事情都是逼出来的。过去3年,子公司发展太快,暴露出来的风险问题也多,现在监管严了,但如果做得好,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人员调整进行中
在最近两三个月,不少基金子公司是一边进行业务调整,一边规模压缩,人员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按照新规思路,可以说基金子公司需要换一批人来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就有一些子公司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如一家千亿规模的子公司总经理表示,人员变动倒是不大,但所做的业务肯定会有很大调整,业务团队本身也没有定性,做通道业务最多的一个部门现在全都扑在ABS、主动管理等业务上。
实际上,自2012年底开始至今,有些公司人员从几名增长到几十名,甚至过百,多数是为通道业务服务。目前通道业务受到极大冲击,意味着不少人员处于“闲置”状态,因此,不少公司将这些人员划转做主动管理业务、PE业务、ABS业务等。
一位基金公司子公司人士表示,已经听说业内有基金公司子公司某些业务团队解散的消息, 有个别子公司对部分部门已经宣布放假。
反应较敏感的公司已经出现人员流动情况。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经陆续出现人员离职情况,差不多每周走一个。 沪上某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未来子公司人员势必会重新回到信托公司,“我们公司目前仍未出现裁员现象,但已有不少员工主动离职,听说除了信托公司外,券商也是比较多的选择。”
虽然大多数基金子公司人员还处于稳定状态,但是,随着子公司的转型,人员流动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目前不少子公司业务部门生意已经非常“寡淡”,“要么请假出去玩,如果不请假,在单位也是三三两两打牌玩游戏。”
孙公司也被纳入监管
近几年来基金子公司基本上已经是公募基金的“标配”,也有不少基金子公司设立子公司,被视为“孙公司”,这些公司也将受到监管。
早在2013年末,汇添富子公司汇添富资本发起成立了上海汇添富医健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军股权投资领域。此外,嘉实、银华等旗下子公司也设立或参股了孙公司。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目前大中型基金子公司多数都设立了孙公司,主要是进行股权投资的公司。
按照最新的征求意见稿,这类“孙公司”也被纳入监管范围。《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除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外,子公司不得再控股或者控制其他企业。子公司为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下设作为基金管理平台公司的特殊目的机构,不受本条第一款的限制。前述特殊目的机构应当为子公司全资控股,不得开展其他经营业务,不得再下设任何机构。”
此外,“孙公司”的业务规模也要消耗“净资本”。据征求意见稿规定,在指引实施前专户子公司实际控制的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其他机构,应当按照持有股权比例,参照指引规定合并计算风险资本。
相关文章
- 十万亿基金子公司再出发:寻找股东增资 转变业务方向
- 国联安基金遭弃早有先兆 太保接盘尚未落定
-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再创天量 财政改革时不我待
- 保本基金收益大幅下滑 新规在即雪上加霜
- 传马云买下KFC 蚂蚁金服投资额仅为5000万美元
- 公募基金半年报收官:半年亏2322亿 货基债基飘红
- 中海基金资管计划曝风险 回应投资者:自行承担
- 两只新股同日申购 新天然气和创新股份8月31日申购指南
- 70城房价环比涨幅连续3月收窄 楼市三季度有望降温
- 天天基金8月月报:沪指飙涨3.56% 绩优高股息板块受青睐
- 19家基金公司中期业绩曝光:13家公司净利下滑
- 牛散豪掷千万布局军工题材 军工ETF受热捧
- 社保基金抱团作战 新进7公司十大股东行列(名单)
-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炉一周年 地方热衷混合所有制改革
- 国家队调仓换股:增持20亿股 重点买入大金融
- A股市场持续震荡 三类基金成市场避险“神器”
- QDII港股基金最高赚23% 购买沪港深基金需甄别
- 77只分级A被机构持有超8成 中国人寿持有42亿份
- 社保和证金公司大规模增持交行
- 人民币中间价下调441点 为6月27日以来最大降幅
随机图文
-
沪指小幅收涨 地产股强势崛起万科A狂飙逾9%
【收盘播报】沪指小幅收涨,地产股强势崛起,万科A股狂飙逾9%。周四,沪指受到美联储不加息的利好提振大幅高开,之后全日都维持红盘震荡态... -
一周基金业绩点评:固收类产品表现稳健
市场概况: 股票市场方面,沪深两市收益率分别为-0 1%和-0 5%,同期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收益率为-1 01%和-0 86%。A股市场整体 -
沪指缩量收跌 上证50指数冲高回落盘中再创一年半新高
摘要 【收盘播报】沪指缩量收跌,日K线止步四连阳,上证50指数冲高回落,盘中再创一年半新高。沪指今日表现萎靡不振, -
掘金“A+H”高成长机遇 工银瑞信五星战将实力出击
随着资本和政策的持续加码,创新成长类企业普遍被认为更具中长期配置价值。为助力投资者把握投资机遇,工银瑞信新年再推强将力作,拟由2020... -
神农投资陈宇:半导体业光靠大基金还不行 还得靠我们股民和国家一起投
炒股就看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9月7日,2021新浪财经基金嘉年华线上举行,主题为“拥抱基金大时代,赋能 -
博时基金冀楠:一个有趣的灵魂
曲艳丽 | 文博时基金冀楠,依然在做时间的朋友。她是最典型的大消费出身的基金经理:对慢变量更在意,对边际变化相对不敏感。这一类基金... -
2017年有哪些投资机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豆通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摘要:2016 年A股市场令人失望,上证 -
2017年半年度公募基金规模排名抢先报(更新中)
摘要 【2017年半年度公募基金规模排名全揭秘】2017年7月1日,除少部分基金未公布最新数据,百大公募基金公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