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评论 > 财经评论

指数增强型私募业绩回升之际 量化私募缘何热衷发行市场中性型产品

2022-12-02 11:31: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简介:作者:陈植尽管近期A股波动加大,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依然交出不错的业绩答卷。私募排排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10月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6.

原标题:指数增强型私募业绩回升之际 量化私募缘何热衷发行市场中性型产品

作者:陈植

尽管近期A股波动加大,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依然交出不错的业绩答卷。

私募排排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10月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6.93%,但他们统计了42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净值波动状况显示,这些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在10月的平均收益率达到1.86%,获得超额收益的产品占比达到80.95%。

上海蒙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骧向记者透露,部分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之所以跑赢行业平均水准,一方面得益于量化模型对市场预测性较好与精细化运营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不排除存在某些投资策略风格暴露较大的状况。

“毕竟,为了获取更高超额回报,部分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管理团队会刻意超配新能源汽车、房地产、大消费领域的持仓,导致他们的投资持仓风格容易暴露。”一位量化私募基金投资总监也向记者指出。但这无形间存在某些投资隐患——一旦投资风格暴露过多,容易遭遇资本市场的狙击。

记者注意到,尽管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业绩回升,但越来越多量化私募机构开始热衷发行市场中性型产品。

李骧对此指出,这主要基于两大因素考量,一是当前期货基差处于历史低位,期货对冲的成本相对较低,令市场中性产品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二是经历今年以来股市波动加大,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日益重视超额收益可持续性,纷纷考虑加大稳健型私募产品的配置。而市场中性型产品的特点,就是大幅弱化股市波动带来的冲击,获取相对稳健的回报。

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运营总监也向记者直言,目前高净值投资者对市场中性型私募产品的青睐度,似乎超过指数增强型产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指数增强型产品获得不错的超额回报,但受到今年A股指数整体下跌的拖累,导致多数产品净值依然下跌,无法满足他们的收益要求。

他指出,尽管市场中性型私募产品开始受到青睐,但不同类型资本的配置策略逻辑似乎有所不同,比如机构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收益预期约在年化6%-10%回报,但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在2-3个百分点以内,多数高净值投资者则更多希望通过配置这类产品分散投资风险,因为他们此前投资股票多头、指数增强型私募产品较多,需要一些独立于股指波动且能创造稳健回报的产品,降低自身投资组合的整体净值波动幅度。

指数增强型产品业绩回升探因

多位量化私募人士表示,10月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的业绩表现,终于让他们喘了口气。

尽管当月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6.93%,但多数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1%-3%之间,有效缓解了高净值投资者赎回压力。

这背后,一是越来越多量化私募基金通过策略迭代与精准预测,令量化投资模型取得更高的实战收益,二是部分量化私募基金也通过较大的风格暴露,换取更高的超额回报。

一位量化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10月以来他们除了将部分资金配置沪深300指数一篮子股票,还将不少资金重点投向受政策扶持的房地产、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从而实现约12%的单月超额回报。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削减相关股票仓位,避免投资风格暴露过多引起的资本市场狙击。”他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10月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基金业绩回升,但考虑到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累计跌幅达到28.32%,目前仍有不少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净值跌幅在10%-20%之间,难以满足高净值投资者的收益要求。

多位量化私募人士指出,这无形间反映出指数增强型私募产品的一个短板——即指数增强策略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相对业绩基准指数捕获超额收益,在指数上涨时,它很容易为投资者带来不菲的超额收益,但与此同时,当股指下跌时,即便产品创造超额回报,也会因为股指下跌而导致净值相应回撤。

李骧表示,下半年以来他管理的指数增强型私募产品超额收益表现还算稳健,持续跑赢指数,且超额收益回撤控制相对较好,确保相关产品整体资金规模相对平稳。但他也发现,受今年以来股指波动较大影响,多数高净值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对未来的收益预期开始趋于保守,更希望投资稳健型产品。

上述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运营总监指出,这也令高净值投资者对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的配置热情较往年明显回落,目前他们更愿投资那些“无视”股指大幅涨跌,仍能获取稳健回报的产品。

市场中性型产品缘何受追捧

记者多方了解到,近期市场中性型私募产品反而成为不少财富管理机构力推的私募产品。

“除了CTA私募基金,近期市场中性型私募产品卖得也不错,甚至超过了指数增强型产品。”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客户总监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这与近期越来越多量化私募基金纷纷推出市场中性型私募产品存在着紧密联系。

究其原因,一是市场中性型私募产品的收益主要由超额收益减去基差成本所构成。如今,期货基差处于历史低位且期货对冲的成本较低,令市场中性产品的基差成本相应降低,有机会创造更可观的投资回报。二是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担心指数增强型产品净值随着股指下跌“被动”回撤,更愿配置一些独立于股市波动且创造稳健回报的私募产品。

但是,市场中性型量化私募产品若要创造可观收益,难度不小。

李骧告诉记者,市场中性型产品的获利原理,是同时开展多空操作——买入预计会跑赢大盘的股票组合同时,做空同样规模的股指期货,既对冲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又以此获取超额收益。因此这种策略的特点在于不论股市如何波动,产品都能赚取相关证券价格区间回归正常的收益,令收益曲线相对稳健。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量化私募基金要真正实现低风险高回报,首先需具备海量数据(尤其是另类数据)的分析能力,能挖掘不同数据里的超额收益,令超额收益来源变得丰富;其次是挖掘大量与其他因子呈现低相关性的另类因子,结合机器学习模型与先进算法,持续开发新的策略;三是根据股市波动状况持续优化选股与交易执行的逻辑,对原有因子和算法模型加速迭代。

一位国内大型量化私募基金投研总监向记者直言,市场中性策略要实现良好的投资性价比,关键在于私募基金的数据积累分析与算法模型迭代能力,这都需要私募基金持续加大另类数据采集分析与算法迭代的投入,很多市场中性型产品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数千个因子与算法模型以应对不同股市波动环境,才能令股指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冲击降至最低,并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

“目前,我们正建议高净值投资者尝试将固收+与市场中性型私募产品纳入资产配置的底仓范畴,以此获取独立于市场波动的稳健回报,再通过配置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私募产品博取更高回报。”他指出。

记者获悉,鉴于市场中性型量化私募产品投资风格相对稳健(有效减弱股市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冲击),目前不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正建议一些过度投资股票多头型/指数增强型私募产品的高净值投资者增持这类产品,从而降低他们在某一风格私募产品的投资集中度。

很赞哦!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